甩开“徽京”,泰州与上海双向奔赴
江苏小城泰州,地处全省地理中心,可以左右逢源,却也左右不靠。在此前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泰州既不在南京都市圈,也不在上海都市圈,又不在苏锡常都市圈,显得尤为孤独。
不过如今,泰州被上海拉入群聊了!近期,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总工程师带领工作组来到泰州,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这意味着,泰州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新成员,摆脱左右不靠的尴尬现状。
不断拉近的时空距离
作为苏中门户的泰州,此前之所以被隔绝在南京、上海、苏锡常等热门都市圈之外,就是因为它的交通没有那么便利,与这些都市圈的时空距离都相对较远。
泰州与省会南京相距约150公里,中间隔着扬州与镇江两座城市。从泰州乘坐动车到南京,最快也要1个半小时左右。而2021年获批的南京都市圈,向东囊括的最远成员便是扬州和镇江,都处在南京1小时交通圈之内。
泰州与苏锡常隔江相望,更是如隔天堑。泰州如今建成通车的过江通道有两条,一个是连通镇江的泰州长江大桥,一个是连通无锡的江阴长江大桥。目前泰州来往苏锡常主要靠这两条通道,通行时间也得1、2个小时。
泰州与上海的距离超过200公里,乘坐动车最快也要2个小时左右。而且,泰州至上海的动车组列车是在2020年7月才开行,至今不过3年时间。在轨道交通最为密集的长三角地区,被高铁包围的泰州属实是个异类。
由于交通便利度一般,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扩容并没有带上泰州。201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又加上了湖州和常州,泰州并不在其中。
不过2022年北沿江高铁的开工,为泰州入圈提供了便利。北沿江高铁东起上海,西至合肥,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泰州至南京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到上海也仅需1小时左右。
再加上纵贯泰州的盐泰锡常宜铁路也在稳步推进,未来泰州将建成十字高铁枢纽,与长三角各大都市圈的距离都能大大拉近。这正是如今泰州被上海拉入群聊的交通基础。
互惠互利的产业合作
交通基础只是泰州入圈的第一步。最终泰州向右与上海双向奔赴,更重要的还是产业基础。
泰州是江苏二产占比最高的城市,制造业实力相当强劲。目前,泰州已培育形成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化工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海工船舶产业更是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占到江苏的五分之一。
泰州的医药和船舶产业,如今都已站上全国地级市顶端——医药产业规模占到全国的1/20、江苏的1/4,已连续19年领跑江苏;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唯一交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的地级市,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的1/10、全国的1/4、江苏的1/2。
无论是医药还是船舶,泰州无疑与上海有着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上海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聚集了6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将近万亿。上海也是内地唯一海洋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城市,未来剑指全球海洋中心。泰州与上海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泰州此前虽未加入上海朋友圈,但与上海的合作由来已久。2018,时任泰州市委书记韩立明就曾说起两地渊源:泰州有六成以上企业与上海建立合作关系,七成以上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口岸。同时,上海有一大批企业落户泰州,累计投资超过140亿元。泰州也有110多家企业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或设立办事处,30多家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
生物医药是泰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复旦张江、迈博太科、泰康生物等一大批沪字号药企在泰州发展,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院校与泰州共建研究院、实验室。令泰州颇为骄傲的,是2010年从上海引入的硕士生物,如今已成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标杆企业,2020年还率先开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2019年硕士生物在上海科创板上市,成为“苏中科创第一股”。
船舶产业也是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泰州头部船舶企业——新扬子造船,就在上海布局多家设计公司。集团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有着全国首屈一指的船舶设计研究能力,我们新扬子造船在上海有3家设计公司,还和上海的3家船舶研究单位有着密切合作,每周都要频繁赴上海交流对接。”这样的布局,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
总的来讲,泰州是上海的制造业基地,上海则是泰州的“外置大脑”。两者互惠互利,强强联合,可以发挥出1+1>2的效果。
渴望已久的协同机遇
除了与上海产业共振,泰州还将获得更多与圈内城市协同发展的机会。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长三角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何建华,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了泰州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好处:可以跟圈内的城市进行协同,整体规划发展,承接上海、苏州、宁波这些城市优势资源的溢出,在上海大都市圈内参与协同,人才交流,包括未来政策同步的规划和优化,可以说,泰州未来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意味着将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第一梯队。
要知道,泰州此前由于地理位置“四不靠”(不靠南京、不靠上海、不靠大海、不靠铁路大动脉),交通通达度一般,所以与无锡之外的苏南城市协同度都不太高。但如今,泰州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三条过江通道同时在建,未来泰州与苏州、无锡、常州之间的协作必将更加密切。
交通通达、产业兴旺,人口也将有所回流,人才也能加强交往。泰州是江苏少有的人口负增长城市,老龄化程度相当高。七普数据显示,泰州2020年常住人口451.28万人,比六普减少了10.62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450.56万人,较七普数据又减少0.72万人。2022年泰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1%,与南通、扬州一起排在全省前列。
从百度迁徙大数据可以看出,泰州的外流人口主要分布在苏州、上海和无锡。今年春节前一周,从苏州、上海、无锡迁入泰州的人口规模最大,约占40%以上。其次才是南京和扬州,约占20%。未来随着泰州与上海大都市圈内城市深入协作,泰州的人口活力将有所回升,人才资源也能互通互享。
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第一梯队的泰州,将不再是那个被人遗忘的苏中门户,而是趁势崛起的一匹黑马。
参考资料:
[1] 各市统计局
[2] 观察 | 江苏泰州!上海大都市圈将迎来新成员?现代快报
[3] 沪泰双城记,敲响开场锣.新华日报
往期精彩回顾